在高校,能看到的所有商业广告,无能出校园贷之外者。这些无处不在的广告,打着类似“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这样的“催人奋进”的广告语言。这些广告背后,是一大批类似于爱学贷、分期乐、趣分期、人人分期、名校贷、拍拍贷、么么贷等平台的身影。它们像天使一样不断的诱导大学生,仿佛只要大学生去这些平台借贷买名牌商品,就能实现人生理想一般。好多大学生都按照它们的标榜去做了,但它们做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在校园借贷的背后,并不是什么美好的梦想,而是多少大学生的灾难的开始,是多少家庭一辈子都填不上的窟窿,是多少女大学一生都无法忘却的噩梦,更是媒体与大众天天都为之关注的“大学生负债数十万自杀”“河南大学生欠债百万跳楼”“江西大学生欠钱遭拘禁”“女大学生深陷 裸贷 ”等爆炸性事件。
这些以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P2P平台、小贷公司乃以及分期购物平台为代表的校园贷,到底是在帮助大学生们实现理想,还是将他们推向了地狱?校园贷应大众创业而生,因大学生消费需求即信用卡管理而盛,在臭名昭著的抵押方式和超高利息中而滥,泛滥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
最后吃亏的还是企业。也不要把责任往渠道商、供货商的身上推,用户在校园贷平台购买商品,品控与监管是平台的事,必然要负全责。
案例一
近期,吉林长春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校园贷”诈骗案,此案涉及12省市的150余名大学生。诈骗团伙利用学生的单纯,打着“内部有人,贷款不用还”的名义组织起了一支具有传销性质的学生大军,最终这些学生都被骗。不法分子实则利用这些学生的信息贷款,造成了学生拉下线骗学生的后果。
北京某高校的一名大学女生,邀请多名同学注册借贷平台账户,注册后让同学从平台里提现并交给她,最后却卷钱消失。此外,该女生还借用他人的借贷平台账号申请贷款,至今也未还款。目前已有80多人涉及此事,被骗金额超60万元。这个案例中,这名女大学生,也有可能是受害人之一。
校园贷为了让大学生贷款方便,放低了门槛,平台对于监管几乎为零,且可以用各种手段蒙混。包括监护人等信息,可以随意造假,审核时甚至找同学假装父母都可以通过。很多平台只需要有学生信息就可以贷款,但平台为了做大业务,轻易就将款放出去,反正有学生信息在这里,不管谁贷款,只要逾期就会找相关学生催债。
这是一种典型的不负责任的做法,让很多与贷款不相干的学生身陷其中。本质上,校园贷平台的审核机制有名无实,监管形同虚设,只为最后催贷而生,这与非法组织一般无二。
案例二
广西某学院的学生周某,因沉迷赌博向某小额信贷借款3000元,最后无力偿还,被告上法庭。法院认为利息过高,但周某仍需偿还本金2000元及利息1000元。判决生效后,周某仍无力偿还,也不敢将此事告知父母。因周某未履行生效判决,该小额信贷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周某因此被列入失信黑名单,成为“老赖”。因为这3000元,曾看中的他的某大型企业,在查到其失信之后拒绝录用。估计其他大型企业也会因为这一”污点“而拒绝周某, 这3000元的代价,实在太大。
校园贷会不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征信?有银行工作人员解释,如果校园贷机构接入了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该校园贷机构就有可能将个人失信的记录传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如果学生在这样的平台贷款而不按时还款,就会产生征信不良记录,那么以后在银行贷款买房、买车等,都会有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征信,一但建立起成熟的风控体系,如阿里芝麻信用这样的信用提会在社会各领域被启用,个人征信会为工作及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但也会为存在不良记录的人带去更大的烦恼。想一想,上淘宝购物都会受到限制,那是什么感觉?在未来,征信不良记录,会让你寸步难行。所以,大学生们不要因为了一时之享受,而误了终生。
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