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语只是一种交流工具。外语类的要加专业,专业类的要加外语。学外语也要接触大量的其他学科,只会日常生活用语不行,重要的是学专业外语,以及培养接人待物、组织会议能力、气质礼仪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只能翻译吃喝玩乐不行,领导出国访问主要是跟人家谈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艺术、军事、教育等项目,要学习翻译这些内容。
2、专业+外语是我们的特色,纯外语培养是低级层次,纯专业培养也是低级层次,只有把专业和外语有机结合起来,找到社会急需的结合点,才能从低层次的学校变成中高层次的学校。
3、外教、外聘教师、自有教师、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六方合力,把专业外语词句找全。可以先把常用的词和句整理成汉语,再翻译成外语。专业外语词句,作为全校特别是语言专业的实践教材,必须是专业性的术语。
4、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每一个语种翻译出来,逐句对原文进行翻译,对学生的词汇量、句子量、专业术语、专业词句的积累绝对有好处;把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用每一个语种翻译出来;把国家25个部长的讲话进行选择翻译,翻译的内容要整理成小册子。这样一是可以把国家的做法借鉴到学校,二是为学生的翻译实践课找到了教材。把这些作为锻炼学生基本技能、夯实基本底蕴的业务任务,翻译实践课是业务院长最大的抓手,业务院长要亲自抓。
5、各个专业的专业公司化得落地,得挣钱。专业公司化的标志就是外包,衡量标准就是挣钱。
6、外语听说的关系变“多看多听少说”为“多看多听多说”、“多说多听多看”、“听听说说看看”、“说说看看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