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让师生都知道知恩、感恩、报恩。
知恩:有时候人家给你恩情,对你有恩,你自己可能视而不见,可能知不道,不知道,所以才会出现,以怨报德、以怨报恩。如果有一天,因为某种场景、语言、事物或事情的触动,使你顿然开悟,发现了他人的苦心和爱意,并且追随着这种发现去不断地加深理解,从中体会到人家的初衷和本意,理解了人家的用意和善良。那么,这个时候,你就会把这个人作为恩人,把他做过的一切作为恩情。当你知道、懂得和明白这一切之后,你就会想为他做点什么。
感恩:只有知道了恩情,才能理解恩情,只有理解了恩情,才知道什么是感激、感谢、感恩。知和感是紧密相连的。感恩是在回忆中发酵的,当你对你知道的事情,进行一系列理解的时候,一系列回忆的时候,你可能突然被打动,伴随着打动,就会涌起一种心潮,这种心潮可能促使你立下一种志向,也可能是催动你心灵深处的一种情动。这种情动,就叫感动。对感动的原因,进行充分理解后,就会变成感恩。
报恩:像人家对待自己一样,去报答人家。
2、学校必须有规矩,有组织,有纪律。如果人人没有组织观念,学院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每一个人的脑子里、心里和言行里必须有组织的存在。任何人不能找任何理由,游离于组织之外。
3、任何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找到组织,组织给的位置可以带给一个人物质享受、精神享受和尊严的满足。
4、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为五种,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要实现这五种需求,就必须找到组织,并做到:①在组织里找到位置;②在组织里找准位置;③知道组织能够给予自己什么;④知道自己能够为组织做点什么,并知道自己该怎样做,才配组织的给予;⑤要时常检点自己对组织有没有歉疚感;⑥自己对组织寄托着什么样的理想;⑦你是怎么在组织给予的平台上,为了这个理想而奋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