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的重大使命,肩负着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重要职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理应有作为、有担当。建设绿色大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校的具体体现,更是高校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应该有的责任担当。
一流大学建设要主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本目的是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支撑。因此,一流大学建设必须主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一流的人才支撑和一流的科技支撑。
绿色大学是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当前对什么是“一流大学”的讨论没有终结,不同的机构给出了不同的指标,但无论确立什么样的指标体系,绿色指标应该包含其中。大学不仅是国家强大的智力资源,更是人类进步的精神灯塔,一流大学更应该以传承和创新文明为核心要义。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也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存续与发展。如果一所大学不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一定不是合格的大学,更不可能是一流大学。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学校层面,就是绿色学校建设,因此,绿色大学必须成为一流大学建设重要指标。
将绿色大学标准纳入一流大学建设体系。要把绿色大学建设纳入到一流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当中,从顶层设计、制度设计、资金支持和队伍建设等各方面给予充分保障。要将绿色指标纳入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把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和能力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要建设一流的科研体系,聚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加强学科之间的协同创新,加强对交叉学科群和科技攻关团队的支持,努力为中华大地天更蓝、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提供强大智力支撑。要加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宣传,将绿色理念渗透到校园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重要的绿色文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