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人才是核心竞争力,人才的高度影响甚至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高度和国家竞争的真正实力。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攻克的核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建设教育强国的目的,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认真做好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不断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体系,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和大中小学读本,打牢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政治根基。全面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识、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高网络育人能力,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开展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美育浸润计划,实施劳动习惯养成计划、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引导学生爱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完善“三全育人”格局,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重要指示,实施高层次人才自主培养工程,把思路、政策和精力更加聚焦到“自主培养”上来。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深化“双一流”建设,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构建一流大学体系、培育一流优势学科。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探索构建各学段贯通、多方协同、科学完备的培养体系,让更多好苗子得以挑选出来。重点从基础学科人才、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哲学社会科学骨干人才、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等需求侧出发,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向理工科、战略紧缺和新兴交叉领域布局。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建设计划,研究建立国家科教融合创新特区,加强与政府部门、国家科研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协同育人,抓紧实现基础研究、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等的重点突破。打造职业教育新增长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探索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网络体系与机制设计,打破职业教育内部循环和毕业生身份固化,形成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模式,源源不断向经济社会主战场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