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共产主义的理想。有了这样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有了这样的长远奋斗目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国家自然就有力量,民族自然就有希望。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加强河外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河北外国语学院董事长、校长孙建中提出了“师生有信仰,发展有力量,河外有希望”的新时代理念,这是孙建中校长对理想信念作出的注脚。
精神文明建设,锻造河外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要深信中华道德之师,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让“准职业人”成为有道德的人;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让应用型高校真正发挥培养职业人才的作用。这是我们作为河外一员的共同理想和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才有力量。教师们在从教之路上虔诚地守望着“教书育人乃我本职工作也,勤勤恳恳,无怨无悔”的信念,学生们遵从着内心“年少有为是我的信仰”,在这场心灵与责任的信仰追逐之路上,用信仰鞭策自己、鼓励自己、监督自己,始终认认真真的工作着,奉献着。所以,师生正确的信仰观并不是自己要成个什么,而是人生到底应该实实在在的为什么做些什么。
严格管理模式,发展质量最优
学习有质量。在平时学习各行各业的精华,在观察中总结、在观察中学习,军事化管理模式、严格的作息时间、西点式的早读,让学生们学生活,学做人,学方法、学应用,学创造。虚下心来、坐住凳子、拿住本子、动动脑子、创造出新法子。我们不做夸夸其谈的叫唤鸟,要做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师资有质量。河北外国语学院是中国第一所建有“外国院士工作站”的民办高校,现有4院士,166名外籍专家,院士数量居中国民办大学之首,是中国第一所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化的专业性外国语大学。
理念有质量。河外一直严格遵循“诚信、自立、求知、成才、报国”的校训理念,秉承“当目标确定后,专注、坚持、征服”的河外精神。理念出于我之口,理念出于我之心,我是理念的海眼,是智慧的河流,是先进思想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作为河外人,每一位师生都要熟知河外的理念和文化,人人都要成为河外尊严的捍卫者、河外要求的执行者、河外工作的支持者。

国际交流有质量。河外与世界254所知名大学开展着学士、硕士、博士层次合作,与47个国家驻华大使建立了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大学国际化进程,高层次外事交流活动丰富,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也再不断扩大。目前,河外共开设了136个专业,64个语种,语种数量位居中国高校第二位,而众多的语种与合作大学已基本覆盖了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我们要做到让专科生的同学看到专接本的希望,让本科的同学看到出国留学的希望,将来要争取让平民学生、老百姓的孩子都能够出国留学。河外的“中国梦”之一就是上普通老百姓的孩子也能够出国留学。

行动续写辉煌,点河外希望之光
高校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和文明传承的引领者。建校以来,我校一直致力于公益办学,传播爱的教育,服务社会。累计资助713名同学完成学业,减免学费,“汶川儿女班”的成立就是对爱的教育最好的诠释;弘扬积极向上的河外文化,自觉引领社会文明风尚,成立中国“一带一路”国家经济文化研究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6万余名毕业生,服务世界各行各业。


用河外独有的文化培养优秀河外人,让河外学子用行动在未来可以更优质的服务社会、服务国家、服务世界。因为河外创造的,才是河外的;河外独有的,才是中国的;只有中国的,才是民族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