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育德学院 >> 文明点的道德新观察 >> 阅读文章

教师善“导”,学生勤“谋”,这就是河外课堂


2021-12-02 23:30:26 来源:河北外国语学院育德学院 浏览:72

   河北外国语学院提出:“课堂改革是教学革命的最后一公里。”学校董事长、校长提出,要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

 学校坚持让兴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提出“准职业人培养课堂”,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明显变化,教师由“教学”变为“导学”,由课堂的主体转变成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其核心角色是点拨、组织、诱导和启迪学生。授之以鱼变成授之以渔,课堂由知识的传授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学习,由知其然变为知其所以然,由记忆僵化的知识变为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的过程。

 要想培养优秀的学生,教师就要做一个“懒”教师,把学生能干的全部推给学生,学生不能干的教师再引导、指导着学生做。课堂上老师从讲和教变成启和导,学生要由过去在老师的讲中学,变为在老师导学案的引导下,像老师一样去备课、去准备在课堂上讲课,在导学案的指导下、在自学知识、探索知识和相互研讨知识中达到课堂教学目标,获取课堂中应获取的知识。

 “准职业人培养课堂”用“闻道在先”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的理念去鼓励学生,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任务学习,采用“一夜(页)之隔的做法”从提前预习变成提前认真的备课,让学生变成“闻道在先”的教师。准职业人培养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由被动地学习变成主动地学习、研究性地学习,提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能力。学生由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成为课堂的主动探索者、挑战者、展示者、质疑者,让学生学习效果好,效率高。

  在河外,教师必须提前告诉学生明天要讲什么,哪些是难点、重点、关键点,让学生当天晚上搜集资料备学,第二天,学生作为教师要给别人讲课,并且师生人人都可以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质疑问题。通过学生讲、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形成对比,这组不会的让其他小组回答,所有小组都不会的就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要重点讲。

  学生在课堂的大熔炉中反复熔炼、不断淬火,最终才能成为优质、特质的钢。让每个学生的表现欲健康成长,让他们长期浸泡在荣誉、价值的胞浆中,散发出珠光宝气。

 

关于外语学院| 学院路线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快速搜索 | 加入收藏 | 本网站各栏目编辑

河北外国语学院学院育德大学网站版权所有Copyright©2012hbwy.com.cn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网络传媒教育中心   冀ICP备05009228号
学院地址:石家庄红旗南大街汇丰西路29号   邮编:050091 电话:0311-85237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