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教处:陈乐音
所谓“倒插柳”教育教学法,就是打破常规的课堂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一种新型的方式方法,让受教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与知识点相关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总结出规律、办法,使知识掌握的更全面、更扎实,能够论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甚至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
“倒插柳”顾名思义就是要“倒”着来;常规中我们做任何事都是由简到繁、由下到上,“倒插柳”就是完全颠覆“常规”的做法。由繁到简、由上到下。以往的课堂学生完全会处于被动,老师一直是在前面领路的人,让学生怎么走学生就怎么走,学生的思维要紧随教师的思路,这样下来从某种角度上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降低了一堂课的效率;如果在课堂上让教师和学生转换角色,让学生成为老师,让老师当学生去质疑问题、去找问题的关键性症结和环节,把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帮助教师来解决;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还能是使学生为了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拓宽自己的知识面,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寻找答案;无形中体现了孙院长提出来的“使用式教学法和应用式学习法”;那么对于学习者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自己自学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例如声乐专业的学生,自从一接触音乐开始,就主动要学诸多的乐理知识,包括节奏、节拍、旋律、音符、调式、调性、听音、视唱练耳等等;如果按照常规,专业可只有在学好这些基础的乐理知识后才能更好的掌握唱的基本功。这样算下来更多的时间都被这些基础乐理课占据着,而且还枯燥乏味;如果采用“倒插柳”教学法,先教学生唱会一首歌,每一个里面都会涉及非常多的乐理知识,在唱中去剖析每一个乐句为什么这样唱,其中节奏都是怎样的、节拍是怎样的、旋律是怎样的、之所以每一句不同是因为每一句歌里面体现的乐理知识是不同的;然后再选择另外风格的一首歌与其相比较,就更能让知识点清晰的展现出来,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这样就会大大的缩短了学习的时间,更多的是在实践中去学习知识,还大大的提高了学习者的兴趣。
案例二:教育管理工作同样能使用“倒插柳”方法;要培养一个普通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按照常规这名同学肯定要从最基层做起,要从每一件细小的做事细节和环节练起;如果把他先放到一个学生干部的工作岗位上,他的思路、想法和做法一定会和他是一个普通学生的时候不一样,他会自觉地、主动地去思考该如何当好一名学生干部,该具备怎样的能力、从自己的说话、办事上、从做事顾全大局上有重新的思考。还会把他当普通学生时遇到的优秀学生干部的品行、工作方法学来,也会从一些学生干部身上发现一些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进行弥补。就如同上一座山,从山地往上爬看风景和从山顶往下看风景是不一样的,从心理上就有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上山自己的被动的、是受教者;所有的力气和精力都要投注到如何登上山;眼中自然少了些欣赏风景的美丽的机会;在山顶上证明自己已经成功一大半,更多的精力就会放到欣赏风景上,而且对于站在山脚下的人来说,他已经是一个成功者,更有精力、有时间去讲风景、去欣赏和思考更多的关于“美”的话题。
这就是“倒插柳”的益处:把复杂的变简单、把被动的变主动、把从下到上、从简到繁变成从上到下、从繁到简。既提高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又缩短了时间,让学习者在实践中学习、再实践再学习;这就是“倒插柳”,河北外国语学院的又一次成功的课堂模式的改革。